陆文聪陪同美国客商考察新安江香料厂

建德香料香精产业发展经历了艰辛起步、巩固壮大、牵手国际、走向世界的不凡历程。作为开拓者之一的我,参与和经历了整个过程。我现在年逾八旬了,还在第一线努力“让建德芳香享誉世界”,这也是我今生不懈的追求。

艰辛起步

1968年,我从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1970年被分配来建德,先后在建德化学制品厂、建德农药化工厂工作。1978年调入建德县工业局,负责新产品调研开发。在化学制品厂工作时,我常思考:这么多柏木油出口,外国人用来干什么呢?时任县工业局局长凌欣芳向我下达任务:你要想办法揭开这个秘密,为我所用。我找到建德化学制品厂郑振华师傅,和他一起专程去上海拜访上海市轻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崔益贵。崔益贵介绍说,建德每年出口的柏木油,大部分被美国IFF公司收购,这是全球最大的香料公司,他们用柏木油、柏木脑为原料,生产高档香料香精乙酰基柏木烯、乙酸柏木酯等系列产品。尤其是以柏木油等深加工成乙酰基柏木烯(简称MCK,或称甲基柏木酮)后,年销售收入达1700多万美元,把柏木油的经济效益提升了15倍。

“秘密”揭开,令我震惊。我很不服气,“钱不能都让老外赚去!”因此有了自己开发这一产品的冲动。可经仔细了解,发现难度很大。崔益贵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个产品开发成功,是对世界香料界的重要贡献,是对中国天然香料原料使用的重大突破,更是为中国人争气!”他还把到美国考察时做的笔记中相关产品的介绍拿给我们看。我如获至宝,当晚在旅馆里全部抄录下来。

上海之行,使我的内心极不平静。中国人不乏勇气和智慧,外国人能把柏木油合成高级香料(MCK),难道我们就不能吗?回到建德后,我连夜赶写了新产品研发试制可行性报告,交给凌欣芳局长。他高度重视,带队走访建德四五家化工厂,向企业领导详细介绍该产品巨大的发展前景。遗憾的是,因难度太大,没有一家企业肯接受这个研发项目。凌欣芳很为难,满怀期待的我,更如兜头遭到一盆冷水。可我不甘心,这么好的项目,这么难得的发展机遇,难道就此放弃?我鼓足勇气对凌欣芳说,您给我提供一笔资金,再给我找个地方,我自己来做这个实验。我的提议获得县政府重视,县工业局下拨12.3万元作为项目研发资金,于1982年建立建德县工业局化工实验室,我被任命为实验室副主任。

探索之路荆棘丛生。化工实验室设立在白沙桥南头,是一个土建的30平方米工棚。当时我们真是白手起家。除一名离休干部担任领导外,只有4人组成技术团队。我们要解决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机器设备,实验室需要降膜蒸发器,国内没有,进口买不起,只有自己动手制造。好在我从小无师自通地掌握一些木匠、泥水匠等技艺,动手能力强,在大学期间还掌握了烧接玻璃的基础技术,凭着这点底子,我开始艰难地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经过艰苦努力,一套供实验用的“本土版”降膜蒸发器诞生了,实验证实,达到标准要求。突破核心设备这一关后,技术项目实验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我们反复讨论工艺过程和精馏要求,日夜苦干,突击两个多月,终于拿出了“乙酰基柏木烯”样品。经上海专家鉴定,大获好评,肯定了我们试制成功。一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问世,建德香料香精生产终于成功迈出了突破性的关键一步。

但事情发展并不如想象中顺利。乙酰基柏木烯小样试制成功后,要 把研制成果变成产品,就要组织工厂生产。我原以为这么好的项目,这么好的前景,一定会有企业争抢,岂知居然没有一个工厂愿意承接,原因还是难度太大。辛辛苦苦搞出来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那么用柏木油开发高级香料的梦想就要落空,如果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那么政府提供的实验经费就打了水漂!这样的结果,是我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

于是,我向局领导表示“别人不干,我自己干!”我的想法再次 得到县政府、县工业局的大力支持。1982年底,县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地方国营新安江香料厂,厂址就选在实验室工棚所在的区位,占地15 亩,贷款50万元,同时任命我为新安江香料厂厂长。

白手起家办厂谈何容易?用柏木油合成高级香料产品,需要“降 膜蒸发器”等大批高端先进设备,当时国内设备达不到要求,进口设备又需要巨额外汇,仅有的资金要能省则省。该如何突破“设备关”呢?我的牛劲又上来了,自己研发制造机器设备。我亲手画出所有的工艺图、仪表图,并求助好友冯烈帮助画出一部分设备图纸。这期间,县政府分配来一些大学和中专毕业生,陆续加入新安江香料厂技术团 队。设计和制造降膜蒸发器,是一场技术“攻坚战”。我找到上海化工研究院精馏设备组工程师曾增寿,请他根据我们提供的数据来设计,又找到一家化机制作单位加工制造。这是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发制造的降膜蒸发器,在中国香料香精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成功完成全套设备加工制造。为节省资金,我全程参与设备安装。与厂内科技人员、工人师傅一起,每天从早上干到深夜,没有加班工资,全部的补贴就是夜餐每人4个包子加两瓶汽水。这时期厂里陆续招入一些工人,我每天和他们一起搬石头、拉车子、搬配件、造房子……安装过程所有的苦活、脏活、累活,全部由我带着企业职工自己干。短短一个月,新安江香料厂设备安装全部到位。空试结果表明,运行良好,设备可靠,并且一次性试车成功。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创业,新安江香料厂于1983年11月建成投产。到1985年底,新安江香料厂能生产的产品有:乙酰基柏木烯、乙酸柏木脂、甲基柏木醚、柏木脑、柏木油、多聚磷酸、黄樟油、桉叶油、白樟油、山苍子油、洋茉莉醛、新洋茉莉醛、胡椒基丙酮、精制岩兰草油等,还能够生产出可与国外顶级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具备“龙涎香”香型的高级定香剂,在世界香料史上写下了属于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新安江香料厂合计产量达200多吨。全年工业总产值211.9万元,有固定资产74.24万元。一个新兴企业、新兴产业诞生并站稳脚跟开始奔跑。

巩固发展

因工作需要,我曾受组织委派去深圳工作一段时间,于1987年底回到建德县经委。这时的新安江香料厂由于经营不善,已是破败不堪,工厂停产,企业亏损,工资发不出,濒临倒闭。我临危受命,重新回到新安江香料厂担任厂长。干部职工看见我回来非常高兴,大家决心重振新安江香料厂雄风。

我从整顿厂风、厂纪、厂容、厂貌入手,清理垃圾,保养维修设备,使厂区环境焕然一新。在对仓库盘存中,盘点出柏木原油50余吨,这可是我们谋求“谷底反弹”的唯一家底啊!只要能筹措到50万元流动资金,支付拖欠的水电费及职工工资,再购进一些辅助材料,厂里就能恢复生产并转亏为盈。为让企业尽快运转起来,我向银行申请30万元贷款作为流动资金,由于企业戴上了“失信”帽子,我跑遍各家银行,竟一分钱也没有贷到。

正当我心焦火燎、一筹莫展之时,时任建德县县长金胜荣骑着自行车找到我。他说我是专程来看你的,厂里有困难吗?显然他是听到了“风声”。

这真是久旱逢甘霖。我立即汇报了厂里缺乏流动资金及“贷款难”的情况。金胜荣握着我的手说:“别担心,政府支持你。”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贷款难”问题很快化解,机器正常运转,香料厂起死回生。甲基柏木酮一批又一批销往全球。至1988年底,我们生产的天然香料有:桉叶油、山苍子油、黄樟油、天然桉叶油;合成香料有:甲基柏木酮、BPC柏木油、柏木脑、洋茉莉醛、乙酸柏木酯等。

企业实现盈利138万元人民币,为国家创汇120万美元。

自此,新安江香料厂发展走上了快车道。1989年2月27日,经批准,地方国营新安江香料厂与浙江轻纺工业开发咨询公司合资经营香料厂,企业更名为杭州新安江香料厂。紧接着,企业又先后多次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洋茉莉醛、胡椒基丙酮等10余个产品,全部出口海外,在国际香料香精市场上大受欢迎。1992年,在新开发的7种新产品中,甲基柏木酮获评部优产品,洋茉莉醛等3种产品获评省优产品。杭州新安江香料厂先后获得杭州市级先进企业、建德市一级重点企业、建德市技术进步优秀企业,杭州市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荣誉。

那是杭州新安江香料厂的“高光时刻”。生产的产品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天津五个口岸同时出口。到1993年,企业固定资产已达900万元,年销售额达到3000余万元,年税利超过700万元。我本人也从技术员成长为优秀厂长、全国化工行业先进工作者。

新安江香料厂成了香料香精产业中的“黄埔军校”。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香料香精研发生产、设备维修、经营管理人才,如钱云芳、张秀娟、陈家德、叶明荣、俞汝南等,以及后来的王利人、王义胜等,他们都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牵手国际

在国际香料香精行业,IFF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拥有全球顶尖的技术水平,中国每年出口的柏木油,大多被他们采购。IFF在我心目中是一个高峰般的存在,我不崇洋媚外,但我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用来武装提升我们的生产技艺和生产能力。

1990年,我了解到IFF公司在上海锦江饭店某房间设有一个办事处,就前往拜访。对方根本不把我们放眼里,敲了半天门,才有人探出头来,我连忙介绍自己,并说明我们的产品是甲基柏木酮,是贵公司的一个大产品,想来咨询交流一下。可对方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们不接待工厂来访的人”后,便把刚打开的那半扇门又关上了。可惜我专程去上海一趟,连门也没有给进。吃了闭门羹,碰了软钉子,我没有沮丧,信念反而更加坚定,那就是:一定要坚持技术创新,拿出高质量的新产品,小厂要有大志气。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时隔两年,1992年7月,我接到IFF公司广州办事处电话,他们想派人到我厂考察访问,我表示会负责联系相关事宜。与IFF公司接洽,是我多年的愿望,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两个月后,IFF公司来访成行。两位客人来头极大,一位是华人,IFF加拿大公司总经理;一位是美国人,IFF总部柏木油采购专员。我们认真准备,热情接待,还给他们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介绍香料厂的录像带。他们考察极其认真,对我厂的生产组织、企业管理、产品质量高度赞赏,还表示来中国曾考察7家企业,唯独对新安江香料厂情有独钟,这的确让我有些喜出望外。

不久,国家轻工业部香化协会组织一个50余人代表团,前往美国访问参加一个香化行业的世界性展会,我有幸参与其中。其间,我获准参观IFF总部和下属工厂,得以与IFF总部“第一把手”握手。在交谈中,IFF董事会主席明确告诉我,他们有兴趣到杭州新安江香料厂投资。我迫切希望能与IFF合资项目成功,早日引进世界级“高精尖”技术,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3年5月,IFF公司派代表组成谈判团,来杭州新安江香料厂考察,双方进入实质性合资谈判。事先我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为的就是在谈判中维护国家和地方利益。经过争论和协商,两大文件基本定稿。

1993年12月28日,我们在杭州市黄龙饭店举行合资项目签字仪式。美方投资从300万美元上升到30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省重点项目,省、杭州市都有领导参加签字仪式,企业定名为“国际香料香精 (杭州)有限公司”。合资企业外方占股80%,中方占股20%,合资企业董事长由美方包捷先生担任,我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振明任公司董事。至此,藏在心底多年的推动建德香料香精产业往高处走的愿望实现了。

合资企业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征地新建厂房。经市政府规划,确定在杨梅湾征地254亩。我全力投身到新建企业的工作中,征地、设计、基建、安装设备、招收工人等,夜以继日、不知疲惫地投入,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仅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具有欧美21世纪水准的现代化香精企业,新厂在新安江畔崛起并正式投产,外方非常满意,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IFF的引进,对中国香料行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卓著的,不仅解决了发展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中国传统香料制作技术的革新。此前我们以化工方式制作香料,成品香气做不到“纯正”“逼真”,外国人拿到后要重新精馏才能使用。IFF的引进,促进和培育了整个中国香料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在IFF的工作背景和学习经历,不同时期,先后有9人离开IFF后,自行开办香料公司或在国内香料公司担任总经理。国际先进的香料制造技术很快在国内行业推广,中国的单体香料业务随之拓展。目前,中国单体香料已占领欧美市场。

走向世界

1999年,彼时我虽已年近花甲,心中却总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设一家世界前列的香料香精民族企业。

1999年12月,我创办了格林香料化学有限公司(简称格林香化)。之所以取名格林,是取英文单词green的谐音,寓意绿色、天然、美好,年轻且富有朝气,读起来朗朗上口。

新创办的格林香化,只用了短短几年,就一跃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世界香料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在国际香料界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外国人认为是一家国际性大公司。至2006年,公司中外合资国际香料香精(杭州)有限公司举行挂牌升旗仪式,时任建德市领导钟祥、余桂生、吴北海、储根荣、程国梁、谢康春出席。当时我公司已研究成功18只新产品,产值、销售均突破亿元关,利润超过900万余元,税收总额达到1559万元。我们的产品质量稳定,香气纯正、逼真,在国际香料界有良好的影响力,得到国际著名业内公司的广泛认可。

2007年,格林香化收到全球国际香料香精和贸易会议的邀请函,主办方诚邀我们参加会议,并安排我们为大会发言嘉宾。我和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陈东霞出席会议,我们的发言被安排在首日首位,陈东霞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松节油的开发和使用”,这是中国香料人首次向世界发声,也是在全球行业贸易会议上飘洒出的第一缕“中国芬芳”。我们心中充满为国争光的自豪。

根据市政府工业发展规划统一安排,格林香化从2009年开始在马目——南峰工业园区建新厂,2012年完成整体搬迁。同时公司升级为现代集团式企业管理体制,完成股份制改制,更名为格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格林生物),企业从此开始迈向新的高度。

我的人生与建德香料香精产业发展“高度重叠”。对于我来说,香料香精既是事业,也是生命。伴随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跑,一次次跌入低谷,又一次次柳暗花明。有过委屈,有过伤感,但我从未停下奔跑的脚步,因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总是需要付出,我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这一方水土。

回顾往事,我内心充满感恩。感恩遇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感恩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感恩那些目光卓越、勇于开拓、心怀发展、顶住压力,在关键时刻给予企业和创业者在理念、资金、信心、信念上坚定支持的人,感恩我们的创业团队共克时艰、不懈奋斗,感恩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年逾八旬,不觉老之将至,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为发展香料香精民族工业,我愿奉献毕生心血。

(作者曾任原新安江香料厂厂长、IFF国际香料香精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后修改:2024 年 03 月 19 日
看到这里了,文章有用?请点个赞